於是在壹個行俠仗義的午後,我翻出了三周前寄到的包裝盒、兩周前寄到的打包繩和壹周前寄到的徽章,準備小幹壹場。正巧傍晚和同學約了聚餐,我壹瞄時間才三點多,趕到聚餐地點大約需壹個小時,自信地和同學說五點半必到,寄幾個快遞而已,給壹個小時的預計時間已經很給面子了。然而事實證明,主觀以為再簡單的事,也需要壹個流程化的框架,對流程的執行也需要壹定程度的耐心,每壹個讓自己崩潰的細節都是未提前預料或未能輕松應對的結果。
開始前我是這麽想的
首先,我整理了壹下手頭的各類事物,需要寄的徽章包括包裝材料已經齊備,寄送地址也已提前匯總好,只需把徽章打包,對著地址寄出去就可以。預期的難點只有壹個:由於徽章刻有唯壹編號,需與收件人壹壹對應,在寄件時要小心核查地址與徽章是否匹配。
其次,這等不用動腦子的體力活,來壹點音樂可以分散無聊感和疲勞感,提高工作效率,要想資本家逼工人幹活那樣鞭策自己。萬事俱備,開整!
實際操作很崩潰
打臉來得很快,我以為三兩下清潔溜溜的笨活在第壹步就卡住了,這個時候音樂起到的效果便不是激勵和愉悅,而是嘈雜、惱人。在總計倆小時的時間裏,我只是完成了11分徽章的打包,聽起來完全不成比例,但是經過下面的梳理後,我對這樣的結果就不再意外了:
1.打包盒組裝。這是壹個抽屜式的禮盒,由外圍的四面框和內部的抽屜組成,抽屜部分相對復雜。它有很多折痕和翻角,還有壹個掛鉤的結構,由於沒有說明書,我大約折了10到20分鐘才摸到門路,而手速不夠使得我折完壹個盒子約需要兩分鐘,在第壹個步驟上,我就把預計時間花得差不多了;
2.標記問題。編號在徽章上,徽章在盒子裏面,要使地址與編號對應就需要在盒子上也做壹個標記,那麽,用什麽方式標記、標記做在哪裏比較合適?
3.彩帶捆紮。在這之前,我只會打簡單的蝴蝶結和最最暴力的死結,試驗表明,我沒法用之前的經驗包出比較理想的樣式,只能去網上搜禮盒打結方式,又增加了壹個學習的步驟;
4.快遞填單、核對包裝。完成裝填、標記和捆紮,大約又用了差不多四十分鐘,帶著大包小包來到快遞點,小哥哥壹數打包盒不夠,立馬去最近的點補充,我則在原地先把單子填好。由於害怕弄混填單進度極慢,加上部分地址未弄清行政區劃,又涉及重新與組員確認的問題。最後,小哥哥極其認真負責地與我壹同把地址與寄件壹壹對應、貼好運送單,前後估計也用了四五十分鐘。
整個過程下來兩個半小時就過去了,起身的壹刻,我才發現外面又下起了瓢潑大雨,恐怕等待我的友人此時心裏也是雷鳴電閃……
小結
這次經歷,我體驗了壹把同時寄多個外觀相同快遞的過程,了解到打包方法、標記方式以及寄件過程中可能碰到的壹些問題。它們再次證明,無論面對的事務看起來有多簡單,對其進行壹個系統化的梳理都是有必要的、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