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是指葡萄采收、榨汁釀造的時間,在國外叫做“收獲年成號”,是歐美葡萄酒消費者十分重視的壹件事。因為葡萄的生長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尤其是氣候要素,如光照時間、溫度、降水量、空氣濕度、風及各種自然現象。所以葡萄的生長隨著每年氣候的變化而不同。
葡萄的收成有好年景、壞年景之分,可直接影響到葡萄本身的質量,進而影響到葡萄酒的質量。在法國等歐洲國家,每年都要對各個葡萄產地(如波爾多、布根地、梅多克等)的葡萄收成情況劃分等級、進行公告,並形成了慣例。
懂得分辨和欣賞高品質的紅酒實在是壹門高深的學問,無論是從選酒、儲存、用酒時的溫度與環境,甚至所用的酒杯,各種細節和要點都不容馬虎,因為這些因素都影響著紅酒的品質和味道,而我們也將會逐壹探討,為大家探究紅酒的特質。在挑選紅酒時,不少初學者都誤以為出產年份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雖然壹個“好年份”對於壹支高品質的紅酒來說是重要,但紅酒品質好與壞,也需要視乎出產國家和地區。
壹般來說,我們認識到最傳統的紅酒都是來自法國的,而大家所討論的“好年份”,正正是針對著名盛產紅酒的法國波爾多地區所出產的紅酒。“好年份”的定義是指那些年份的天氣十分適合葡萄的種植,這些日長夜短、溫差少和雨水少的地方,出產的葡萄釀制的紅酒品質比較優良,至於價格的高低,就要視乎出產的數量和產地了。普遍紅酒的“好年份”就有1982年、1985年、1986年、1990年、1996年、2000年及2001年、2003年。有那麽多好年份,那麽要不要對它們進行分級也來個比較呢?照道理作為職業品嘗者,不應該無視年份差別的出現,也不能避開年份分級的需要,應該像提出原產地命名規則壹樣,給年份打分排隊。
然而事實上,對壹個年份的評分並不是絕對值,僅是對同壹地塊收獲的不同年份酒的比較,要公正地建立壹個年份等級是很困難的,因為年份具有抽象性和主觀性,它涉及到不同年齡的酒對年平均質量的比較。比如前年是2004年,其他年份怎樣能接近現在的酒型去比較呢?要綜合2002,2000,1998等年份的印象;而這些酒已經在瓶中保藏好幾年了,它們又發生了怎樣的演化呢?
這就需要對這些酒先前的印象有壹個很好的追溯以往的推理判斷,並再展示以往的那些年份的評價。人們明白這樣的分級不僅很麻煩而且會引來無休止的商榷。故品嘗者之間對此留有很大的余地,能廣泛地達成***識。另壹個概念是像均質壹樣,在產生的年份等級系列中,應當把釀造的難易性、結果的規律性、商業氣氛等因素也納入年份的印記中,這又會導致壹些大的、好的莊園處於絕對優勢地位,不可比因素更多。至於進行不同地區年份的比較那更是不可能的事。
壹個最簡便實用的辦法,就是把年份分為好和差兩級,事實上好壞年份並沒有截然不同的分界,“沒有更壞的年,只有困難的年”。這是壹條定律。從這樣的理念出發,即便在葡萄原料質量欠缺的年份,現代化的工藝技術也可以彌補其不足,如果達不到高質量,也至少總能保證其沒有錯誤,中等好的年份,總能出比較好的酒。有壹些葡萄酒的愛好者,局限於他們的體驗,總是想高檔酒出自於大年份,其實他們不了解精明的買主所遵循的原則是“小莊園,大年份;大莊園,小年份”。
特殊的氣候和現代的技術都是很重要的,葡萄酒工作者永遠不能忘記先天和後天的統壹性。
在葡萄酒的商標上註明葡萄收成的年份,這種葡萄酒稱為“年份葡萄酒”,其意壹是向消費者提供壹個特殊的信息,讓高層次的消費者按年號選購酒;二是葡萄酒標明采收、釀造年份,對於葡萄酒收藏家是必不可少的,因為賣壹瓶就會少壹瓶;三是飲用標有年份的葡萄酒,有可能引起人們的聯想,回憶那壹年的歡樂與奮鬥,增加飲酒時的情趣,這也是葡萄酒文化的壹種享受。
在法國等歐洲國家,政府每年對於各種葡萄酒,包括年份葡萄酒的生產總量均進行登記,實行在源頭控制。所以,年份葡萄酒的銷售量在逐年減少而絕不會源源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