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葫蘆雕刻的歷史淵源

葫蘆雕刻的歷史淵源

葫蘆在中國的種植歷史悠久,聲音接近“福祿”。同時,葫蘆中的長子又有世代子孫之意,所以人們通常將其視為吉祥物,稱之為“吉祥葫蘆”。壹個葫蘆文化,包含了天地和鍋裏的生命。葫蘆古筆筒,俗稱葫蘆瓜,《詩經·風雅》中說:“錦瓜為民所生”,意思是人類由葫蘆瓜而來。中國人的整個生命歷程都包含在“三鍋”裏:“破鍋”(人出瓜),“吊鍋”(藥助民),“鍋日”(魂歸鍋日),都是指葫蘆。我國許多民族的祖先都曾崇拜過象征“母”體的葫蘆。相傳人類的始祖伏羲女媧誕生於昆侖(葫蘆)山。“葫蘆裏藏著壹個小小的天地,陪我去雲山萬裏。收走鬼神不可見,用之可與物春。”這是宋代大詩人陸遊發自內心的對葫蘆的贊美和喜愛。葫蘆文化滲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在我國農村,小娃娃們經常在胸前佩戴小葫蘆,祈求長壽。道教徒視葫蘆為聖物,道教徒隨身攜帶葫蘆作為器物。傳說中的鐵拐李和麻姑南極仙人都攜帶葫蘆作為器物,稱為“寶葫蘆”。很多道觀、佛寺都用葫蘆作為辟邪、抑五毒的象征。

葫蘆不僅可以食用和藥用,幹燥成熟後還可以作為盛水、挖面、盛藥、盛酒的容器。它是壹種很普通的日常用品。還可以制成農具、船只、樂器甚至火器,在生產、運輸、娛樂乃至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為了美觀,在葫蘆外部雕刻各種圖案,這是葫蘆雕刻藝術的原始功能,後來逐漸演變成壹種民間工藝品。

時間過得很快。21世紀,雖然我們無從考證東昌種植的雕葫蘆的確切起源,但民間仍流傳著許多感人的傳說。相傳古代擅長繪畫、雕刻的宮廷藝人王和尚回到聊城市東昌府區燕寺任職。那時候,燕寺盛產葫蘆,王和尚就在葫蘆上雕刻精美的圖案,養他最喜歡的果果。後來當地人紛紛效仿,葫蘆雕刻流傳開來。

據地方文獻記載,東昌葫蘆雕刻在宋代非常流行。明清時期,東昌府緊鄰京杭大運河,是魯西的政治、經濟、文化樞紐。商賈雲集,壹時繁華。當時,雕花葫蘆曾是運河兩岸農民生產的重要商品,並隨運河出口到全國各地。

進入新世紀,東昌刻葫蘆的產地主要以東昌府區堂邑鎮為中心,輻射到涼水鎮的嚴廟、柳林、桑阿鎮、新集鄉等周邊鄉鎮辦事處,基本在原堂邑縣範圍內。在明清和民國時期,有許多著名的本土藝術家,如李文普、鄭詩君、小畢橫和黃玉谷,他們被當地的行業藝術家稱為“老師”。我們無從考證他們的技藝和作品,只能從藝術家代代相傳的口述和技藝中追溯和品味。

  • 上一篇:英國東印度公司與英國印度貨幣
  • 下一篇:什麽是海報?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