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4000年前,西藏人民就有了初步的審美意識,昌都卡若考古遺址出土的壹系列裝飾品就是明證。這壹時期的飾品以陶、石、貝為主,飾品的形式也豐富多彩,有牌子飾品、項鏈、手鐲、椽子等。它們的色彩原始自然,制作簡單樸素。除了壹些天然產品,人們也開始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將飾品雕刻成各種形狀。
在早期金屬時期,人們的裝飾品大多是金屬和隕石制品“托加”。這些托加多由隕石制成,它們被制成不同的形狀,如烏龜和塔。尤其是到了現代,牧區的人們在遊牧過程中,經常會撿到這些早期金屬時期遺留下來的金屬制品。他們認為自己是天然的隕石制品,戴在身上可以驅除疾病和邪氣,所以現在“托甲”已經成為牧民的象征性裝飾品。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首飾的工藝和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從古格都城遺址的壁畫中,我們可以看到古格王朝時期藏西貴族飾品的壹些造型和佩戴習俗。這壹時期婦女佩戴的“嘎物”是壹種圓形金制品,是壹圈同心圓,中間鑲嵌珊瑚或綠松石,造型簡單,但裝飾性很強。
到了現代,拉薩的貴族對飾品的工藝更加講究。貴族婦女佩戴的巴珠是她們頭飾的主要部分,大部分完全由珍珠或珊瑚制成。但這種巴珠形的起源還有待考證。同時,我也戴“艾國”,它是作為發飾的壹部分戴在巴珠下面的耳朵旁邊。壹般是大綠松石做的,比耳環大。似乎是拉薩貴族女性中最誇張的點綴。還有壹種保護性的佛箱“嘎吾”,是男人的裝飾品,像背包壹樣掛在胸前。這些“嘎吾”多為佛龕形狀,也有黃金等金屬制成。
在所有項鏈的珠子中,最珍貴的是天珠,藏語稱之為“嘶”。有很多來源。歷史學家認為它是早期從波斯傳入西藏的人工裝飾品,而藏族傳說認為它是壹種從天而降的昆蟲。至今因其來源不明而更加珍貴。
貴族男子佩戴的飾品不在少數,耳飾是最主要的形式,藏語稱之為“梭筐”,拉薩貴族男子壹般佩戴在左耳上。“梭筐”多為綠松石制成,壹般為10 cm以上的長條,串在黃金制成的鏈子上。貴族們特別註重食品衛生。他們出門時通常會帶著刀、筷子和腰上的香囊。其中,刀筷套裝包括壹雙象牙制成的筷子和壹把細長的鋼刀。它的劍鞘壹般用上等紅木制作,劍柄鑲嵌各種寶石,既實用又很有裝飾性。他們系在腰間的香囊形荷包,是用來放碗的,壹般是用黃色刺繡織物或錦緞制成,裝飾圖案多為龍紋。他們外出做客,只用自己攜帶的餐具。他們所戴的帽子上也有壹些裝飾物,除了帽子之間的紅色花環之外,還有壹個黃金制成的“鼎”,看起來很像外國漫畫中的皇冠,但這種“鼎”壹般只限於有名望的貴族。
通過這些遺物,也可以看到當時藏族工匠的精湛工藝。隨著社會的進壹步發展,人們的審美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年輕人正在追逐現代時尚潮流。傳統服飾正在淡出他們的生活舞臺,但各種傳統飾品並沒有消失。每到節日,人們都穿上傳統的衣服和飾品,變成節日的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