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稱“跳百索”。早在明代已流行。沈榜《宛署雜記》載;“以長繩丈許,兩兒對牽,飛擺不定,令難疑視,若百索然,其實壹索也。群兒乘其動時輪跳其上,以能過者為勝,否或為索所絆,聽掌繩者以擊之為罪,名曰;跳百繩。清代仍流行,並傳承至今。其跳法有壹人自拋繩自跳,記數論勝負。亦有兩人拋繩壹人跳。或單腳跳、雙腳跳。還有兩人用兩根繩交叉而拋,壹人在中間用雙腳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