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起源於漢武帝在農歷正月十五在宮中設壇祭拜當時最尊貴的太乙神。由於是通宵舉行,所以必須通宵點燈,這就是元宵節點燈的開始。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後,道教神仙術結合了燃燈敬佛的虔誠。
農歷正月十五晚上,城鄉燈火通明,各路士紳和普通百姓掛起燈火,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獨特習俗。
節日和習俗
元宵節的節日和習俗活動隨著歷史的發展而延伸和擴大。就節日的長度而言,漢代只有壹天,唐代三天,宋代五天。在明朝,燈從第八天壹直亮到第十七天晚上,這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元宵節。
與春節相連,白天是城市,熱鬧非凡,晚上燈火通明,蔚為壯觀。尤其是精致多彩的燈光,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到了清代,更有舞龍、舞獅、旱船、踩高蹺、跳秧歌等“百戲”,但節期縮短為四至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