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餃子也叫“伏(福)貼”或“貼伏(福)”餃子,“伏”與“福”諧音,有納福吉祥富貴之意。餃子,已有壹千多年的歷史了,餃子最初稱“餛飩”。據史載: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壹書中就記述壹種餛飩食品:“今雲餛飩,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
伏天吃面條的民俗早在三國時期已有,《魏式春秋》上雲:“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那麽又為什麽大熱天本來就酷熱難耐,還吃讓人淌汗的熱湯面呢?南朝時有書論述是:“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
每年的三伏,都在立秋以後,氣候已比中伏涼了壹些,主婦們完全可站在爐前為家人烙餅了。在三伏天時多愛烙脂油餅、大荷葉餅,再煮鍋綠豆粥,攤上幾個雞蛋,買點醬豬頭肉,拌個蒜茄泥,拌個涼粉或撥魚,壹家合而食之,是伏天裏不錯的清爽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