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起源於北京,流行於全國各地。壹般認為於清鹹豐、同治年間形成。它是壹種歷史悠久、流傳較廣,有深厚群眾基礎的曲藝表演形式。用北京話講,現各地也有以當地方言說講的“方言相聲”。在相聲形成過程中廣泛吸取口技、說書等藝術之長,寓莊於諧,以諷刺笑料表現真善美,以引人發笑為藝術特點,以“說、學、逗、唱”為主要藝術手段。表演形式有單口、對口、群口三種。單口相聲由壹個演員表演,講述笑話;對口相聲由兩個演員壹問壹答,通常又有“壹頭沈”和“子母哏”兩類;群口相聲又叫“群活”,由三個以上演員表演。現存傳統相聲約300余段,相聲名家: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馬季、李金鬥、師勝傑、馮鞏、牛群等。經典作品:《連升三級》、《糊塗縣官》、《買猴》、《歪批三國》、《戲劇雜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