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俄羅斯臨時政府將政委制度引入軍隊,以確保政府對軍隊的政治控制。
十月革命後,政委壹直留在蘇聯紅軍,直到1942。
在紅軍和蘇軍,政委只存在於以下時期:1918-1924,1937-1940,19438+0-1942。
在蘇軍不設政委的其他時期,蘇軍實行長制,各級部隊設立政工副職。
政委與所在單位的軍事主官級別相同,* * *指揮該單位,對該單位全面負責。軍事指揮命令必須由政委簽署。但政委往往是從地方黨政部門調入應急領導小組的,而且由於俄軍長期的傳統,政委的職級壹般低於崗位基本職級。比如蘇聯衛國戰爭初期,集團軍軍長的軍銜是上將、中將、少將,而集團軍政委的軍銜往往是“師政委”、“旅政委”、“團政委”(在1943之前,蘇軍軍政軍銜制度的稱呼是不壹樣的)。此外,在緊急情況下,政委還可以命令和指揮他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