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存的鑼鼓音樂書籍大致有三種:
①用漢字書寫的鑼鼓譜。
②以拉丁字母為音符的鑼鼓簡譜。
③分支叩診評分。
早些年,這些公式是用模擬樂器聲音的漢字書寫的。由於時代、地域、樂器和樂器的不同,各種聲音和文字也各不相同。如清初揚州十大鑼鼓(李鬥《揚州畫舫錄》)使用“興、唐、浦、大、格、少、通”等詞;在四川,新年鑼鼓用“冬、崩、樓、莊”四個字。
到了20世紀20、30年代,這些形聲字結合現代音樂記譜法寫出了曲式,如冬崩、冬崩、冬崩?樓樓樓|壯壯|壯壯|等等。此外,過去常用“○(鑼獨奏)、×(鈸獨奏)、○(鑼鈸同奏)”等符號來記錄音樂,但沒有統壹的標準。
50年代出現了代替註音的漢語拼音字母,如K(曠、鑼獨奏或鑼、鑼與鈸壹起奏)、Q(七、鈸獨奏或鈸與鈸壹起奏)、T(臺、蕭鑼獨奏)、bd(八打、鼓雙號先後奏)等。近幾年有以總譜形式記錄的鑼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