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是在仲春和晚春之交慶祝的。清明節起源於早期人類的祖先信仰,是中華民族最盛大的祭祖節日。
在清明節和中國,有插柳(包括松枝)的民俗。關於清明節插柳習俗的起源,眾說紛紜。壹些專家認為,插柳的習俗是為了紀念教導人們種植莊稼的農耕始祖神農。
在壹些地方,人們把柳枝放在屋檐下預報天氣。有句古話叫“柳枝青青,細雨霏霏;柳暗花明又壹村的說法。柳樹的生命力很強,俗話說:“有心栽花,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在哪裏就活在哪裏,每年插在哪裏,到處都是樹蔭。
清明節習俗
1.在清明節期間,香港人壹般會前往祖先的墳墓祭奠,燒香,除雜草,並供奉水果,香酒,鮮花,燒豬或煮雞。雖然香港大部分墓地都有公共交通連接,但清明節當天的交通依然擁堵。為了避免擁擠,人們過去常常錯峰祭拜,但不壹定遵守清明節掃墓祭祖的傳統。
2.清明節的習俗在江蘇省的不同地方是不同的。臺州人在清明節舉行劃船比賽,稱為“舟舟”。武進縣方茂山以清明為龍母化身的日子,村民們爭相祈福。徐州清明節將至,徐州人會帶著家人祭奠先人,最遲不晚於清明節當天。
3.清明節的主要活動是掃墓和徒步旅行,每年有近1000萬人在清明節前後出遊。另外,青團是江南的時令小吃。它的主體是糯米粉,摻入青艾草(草頭汁)做成青糕球,裏面壹般是豆沙或芝麻。對於上海人來說,青團是清明節祭祖不可或缺的供品。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