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之用,時萬物清凈明,蓋時萬物清凈明,故名。”清明壹到,氣溫回升,正是春耕播種的好時節,所以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的說法。
清明節是祭拜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是掃墓。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據說清明節的起源始於古代帝王對“基本祭祀”的補充。後來民眾紛紛效仿,在這壹天祭祖掃墓成為中華民族的固定習俗。
“清明節”這個名字也來源於中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節”。108立冬後的壹天是齊的清明節。清明節氣* * *有15天。由於是清明節,時間在春分之後。此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晴朗,田野明凈,處處洋溢著大自然的生機。
把這個時期稱為“清明”是壹個恰當的詞。地球公轉壹周是黃經360度,地球到達黃經零度時定為春分,然後每運行15度就有壹個節氣,* * *有24個節氣。所以陽歷中節氣的日期是固定的,閏年會有兩天的差異。
清明之所以得名,不僅是因為此時萬物生長得幹幹凈凈,還因為這壹時期的太陽也是壹輪鮮陽,這壹時期天地之間流動的陽也是壹輪鮮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