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以前,漢族人非常重視發型,發型甚至直接關系到禮儀。清朝以前,漢人隨意剃發,是不孝父母的表現——身上披著皮,父母不敢損傷,於是孝開始了。而不孝的人,很難在漢人組成的群體中生存。
因此,孝壹詞在漢族傳統文化觀念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說,要求子女孝順父母長輩,並在此基礎上引申為忠君愛國,是統壹和統治漢族的最重要的思想基礎之壹。
作為人口絕對不占優勢的滿族征服者,他們認為要想統治不知多少倍的漢人,就必須從最基礎的地方改變漢人,而從“孝”字寫文章,要求漢人改變發型,是最簡單、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如果統治者戴了辮子,那麽被統治者也必須戴辮子,這才是滿清皇帝需要的忠孝!
同時,在要求漢人改變發型的過程中,通過“留發不發,留發不發”的高壓血腥手段,可以直接篩選出有骨氣、有反抗精神、不服氣滿清統治、不願效忠清帝的人,然後直接殺掉。剩下的都是膽小的,聽話的,聽話的,願意效忠的...總之。
本來漢人的辮子是被清朝的屠刀徹底逼出來了,但可悲的是清朝滅亡,民國成立,政府要求大家剪掉辮子,很多漢人卻異常反抗。就算末代皇帝溥儀把辮子剪掉了,還是有很多漢人留著辮子...很難說,直到現在,有些人還留著那條代表奴性的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