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八碗”祭祖
溫嶺傳統上講究七月半做“八大碗”:在溫嶺,七月半,家家戶戶都會聚在壹起,做壹桌好菜,有豬肉、筍幹、豆芽、豆腐、芋頭、墨魚等。
2.崇拜祖先
桌上擺了八碗,插了香,點燃了準備好的錢票和元寶,祭祖。七月半是在溫嶺祭祖的意思。這壹天和清明節壹樣,也是紀念逝去親人的日子。
3、提起蛋糕幹坯
在溫嶺,這壹天,很多地方都要做幹糕,俗稱“幹糕”。幹糕坯以米粉為原料,按比例混合,然後澆上水,揉成小顆粒,過篩,拌入白糖(有時在壹層米粉上撒壹層紅糖,再蓋上壹層米粉,形成糖夾心層),放入蒸籠蒸熟。
蒸之前,壹般用刀切條或尺切條,這樣蒸完就可以成片吃了。剛出鍋的幹餅軟糯香甜,即使放幾天也能吃。雖然會變得又幹又硬,但吃起來更香,風味獨特。
4、吃豇豆豇豆
七月半,壹碗豇豆(石第四聲)也是必不可少的。豇豆,也叫豇豆糊,是溫嶺的特色小吃。
它是由煮熟的豇豆和澱粉(多為山粉,即紅薯粉)制成,有時還加入切片的紅棗、花生、菱角和芝麻。豇豆糊出鍋時像果凍壹樣透明,豇豆和添加的東西嵌在裏面,彈性十足,軟軟的,甜甜的。
5.蒸桐葉。
在溫嶺南部的溫嶠、五根等地,七月半會煮桐葉。這種小吃是通過將發酵的米粉糊倒在桐葉上來烹制的。剛出鍋的桐葉又燙又軟,桐葉的香味又香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