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計是壹種能準確判斷和測量溫度的工具。它的原理是利用固體、液體、氣體受熱膨脹,受溫度冷卻收縮的現象。分為指針式溫度計和數字溫度計。根據不同的目的,已經設計和制造了多種溫度計。氣體溫度計:常用氫氣或氦氣作為測溫材料,因為氫氣和氦氣的液化溫度很低,接近絕對零度,所以它的測溫範圍很廣。這種溫度計準確度高,多用於精密測量。
電阻溫度計:分為金屬電阻溫度計和半導體電阻溫度計,兩者都是根據電阻隨溫度變化的特性制作的。金屬溫度計主要由鉑、金、銅和鎳等純金屬以及銠、鐵和磷青銅的合金制成。半導體溫度計主要使用碳和鍺。電阻溫度計使用方便可靠,已被廣泛應用。其測量範圍約為-260℃至600℃。
發明改進:
最早的溫度計是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1564 ~ 1642)在1593年發明的。他的第壹個溫度計是壹個玻璃管,壹端開口,另壹端是壹個胡桃大小的玻璃燈泡。使用時,先加熱玻璃燈泡,再將玻璃管插入水中。
隨著溫度的變化,玻璃管中的水面會上下移動,根據移動量可以判斷溫度的變化和溫度的高低。溫度計熱脹冷縮,所以這種溫度計受外界大氣壓力等環境因素影響較大,所以測量誤差較大。
後來伽利略的學生和其他科學家在這個基礎上反復改進,比如把玻璃管倒過來,把液體放在管裏,把玻璃管密封起來。比較突出的是法國人Bliaux在1659年制作的溫度計。他縮小了玻璃燈泡的體積,把測溫物質改成了水銀,於是就有了溫度計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