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糞養魚是我國傳統的水產養殖模式之壹。它合理利用豬糞肥料和水為魚類提供食物,既解決了豬糞排放問題,又為養殖戶節省了魚飼料成本,最終帶來效益和收入。豬糞魚塘密度為6000-8000尾/畝。以鰱魚為主,占70%,其次是草魚,占20%。最後是少量的鯽魚和鯉魚,占10%。豬糞需要發酵後才能投入生產。空池水消毒後,第壹次投放250斤/畝,以後每隔10-15天投放50斤/畝。
吃草魚。代表魚類有草魚、笛鯛、鯛魚等。它們主要吃水生植物、藻類和浮遊植物。它們也吃蘆葦、水下作物和河岸上的植物,以及水面上的嫩葉和草籽。大多數魚可以人工養殖,主要用水產飼料。草食性魚飼料中魚粉的添加量很低,甚至沒有,而肉食性魚飼料中魚粉的添加量很高。魚類分布在世界各地,種類繁多,主要是淡水魚和海魚,但都具有肉質鮮嫩、營養豐富的特點。它們是壹些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
經常吃魚可以有效預防心臟病、眼睛視網膜、強化大腦和神經組織。魚肌肉纖維短,蛋白質組織結構疏松,含水量高。肉比較嫩。與禽肉相比,它的味道更軟,更容易消化。因此,魚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口感好、易於消化吸收的優點。能健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