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肉的主要成分和形狀都差不多。主料為半肥半瘦豬肉,成品菜肴為碼放整齊的麻將牌,皮薄肉嫩,色澤鮮紅,味濃汁醇,酥爛而不碎,香糯而不膩。
文火少水多酒是做東坡肉的關鍵。
擴展數據:
東坡肉相傳為北宋蘇東坡(四川眉山人)所創(實際上是其妾(王貶黃州時為改善飲食而創),其最早發源地是四川眉山。原型是徐州回回肉,是徐州“東坡四寶”之壹。
1077期間,蘇軾擔任徐州周知,抗洪護城。全城百姓帶酒帶菜到衙門告慰,蘇軾親自指示家人做紅燒肉,回饋百姓。百姓吃後都覺得肉肥而不膩,香脆可口,壹致稱之為“回頭肉”。從此,“回頭肉”就傳遍了徐州,成為徐州的傳統名菜。
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為輔佐,耕種土地,故稱此地為“東坡居士”。這就是“東坡肉”的由來。在黃州期間,他親自烹制紅燒肉,並將自己的經歷寫成《吃肉詩》。
1089年間,蘇軾到杭州為太守,太湖泛濫。蘇軾采取有效措施,使西湖煥然壹新。疏浚西湖的民工吃到蘇軾送的紅燒肉四方方,又紅又脆,都大吃壹驚。他們親切地稱他送的肉為“東坡肉”。
追根溯源,蘇軾的紅燒肉最早開創於徐州,在黃州進壹步完善,在杭州聞名全國。
百度百科-東坡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