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年和年是有區別的。東漢以前,古代星辰的年表是由木星的十二宿決定的。壹個輪回只能記住十二年。而且木星也不是12年才真正過完12歲生日(實際是11?86年)。因為有誤差,東漢廢除了舊星表。而是用60歲的年代法。
因為實際年齡本來就是紀歲,所以我們說“歲時”。
壹般用前朝的具體年號表示年份,用後枝表示年份。所以幹支後面寫“年”字是不正確的。
那什麽叫“年”呢?
因為在古代,年份是由木星標記的。古人把天空的赤道部分分成12等份,每個等份用壹些星星標記。木星只是每年走壹個等分,12走壹次。每壹年木星及其分支所值的恒星數稱為年。
由於我們大陸文化的破壞,名字的使用比較混亂。我們發行的生肖郵票是基於猴年,如庚申年、任申年和沈嘉年。
但在中國文化沒有被破壞的地區,比如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生肖郵票,龍年郵票上寫的是“歲歲”。它的意思是“年”後面沒有年份,這是中國對年份的傳統表達。
如公元1894年,書寫的年代字應寫成“清光緒二十年吳佳”。在文章的語言中,也可以寫“年在”。比如王羲之的《蘭亭序》,開篇就是“永和九歲醜”。用“年”和“年中”表示年份,必須以年數和年份開頭。但如果只寫“幹支”二字,可以獨立使用。後面不寫年份,直接寫季節和月份就可以了。
今天,臺灣省保留了傳統文化,仍然使用傳統的年號和年份,仍然寫成中華民國年。經過反復的人為破壞,大陸已經停止使用年號,改為公歷。傳統文化有沒有教育,大部分人就是亂塗,我也不知道為什麽...
王羲之《蘭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