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俱樂部”在清朝時傳入定海。大約1922年前,舞蹈沒有劇情和人物,完全是娛樂性的。後來又融入了戲劇效果,使舞蹈幽默、輕快、活潑,節奏短促,類似跳蚤,故名“跳蚤俱樂部”。不過,還有壹種說法是,在農歷新年之前,家家戶戶都要“拜竈”,在竈前跳舞,所以也叫“竈舞”。後來又穿插了“濟公鬥火神”的地方民俗情節,壹舞兩用。
白鳳鎮大土塘村的跳蚤黨起源於舟山。每次廟會都會出現在街頭活動中。跳蚤黨裏的女角“火神”由壹個男人扮演,穿著紅色的西裝,壹個跨步,壹個扭動,壹點點,壹個姿勢,偶爾的眼神交流,壹個嘴巴...滑稽表演廣受群眾喜愛,成為每年元宵節的精品節目,人氣年年不減。
白鳳鎮文化站和大土塘村委會多次排練,並幫助提高動作和表演水平,努力通過各種渠道傳承文化經典。2006年,北侖文化館派相關人員采訪跳蚤市場,並錄制了音頻和視頻。2007年,大土塘村跳蚤社被評為第壹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寧波東南商報記者專程到大土塘村進行報道。
古格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獨特的地方民間藝術。歷史悠久,流傳數百年。白鳳鎮郭巨西門村還有壹支由12名老壹輩民間藝術愛好者組成的鼓樓隊。其表演形式保留了傳統民間藝術的精髓,增添了新的時代氣息。每年春節的元宵節,的大街上總是擠滿了人,他們穿著五顏六色的服裝,肩上扛著轎子,手裏拿著巴迷。在民間樂隊的伴奏下,他們在春節的鞭炮聲中盡情起舞,為新年的到來增添了濃郁的節日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