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所謂的七藝包括三藝(trivium)和四藝(quadrivium),前者是指語法、修辭和邏輯,後者包括算術、幾何、音樂和天文學。兩者結合在壹起,簡稱“七文科”。這是中世紀教會學校的必修課。
公元5世紀,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希臘羅馬輝煌的古典文化迅速衰落,羅馬時代的城市幾乎完全衰落,古代的各種文化教育機構幾乎消失。羅馬基督教會成為古代文化的承辦者和傳播者。由於教會的努力,壹些修道院學校、大主教管區學校和教區學校相繼出現。其中,由意大利僧侶本篤創建的本篤會修道院組織的教育活動影響最大。修道院學校裏有兩種學生。壹個是將要出家的孩子,叫做Oblati,意思是自願的奉獻者。另壹種是學成後不準備出家的,叫Externi,意思是外來者。前者也叫內部學習,後者也叫外部學習。除了修道院學校,還有大主教管區學校和教區學校。大主教的學校位於主教所在地。學校的性質和水平與修道院學校相當。學校設備齊全,學科內容也比較齊全。教區學校位於神職人員所在的村莊。學校規模小,設備差。它只教授壹般的閱讀、寫作、算術和基督教的基本知識。雖然是教會組織的,但也對壹般世俗人士開放。教會首先需要的是對教士和僧侶進行閱讀、寫作、算術和教義基礎知識的教育,這就需要運用古典文化的壹些成果,從而逐漸形成壹門叫做“七藝”(文藝教育)的學習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