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石樓鎮建制的演變

石樓鎮建制的演變

石樓於1983結束了26年的“公社”歷史,更名為鄉鎮;1990 1月,從鄉到鎮。新中國成立後,石樓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業大鎮,沿襲平原之利。經過幾十年的集體積累,石樓鎮有了完備的農業基礎設施。得益於此,石樓鎮以全區七分之壹的糧田產出了六分之壹的糧食產量。因此贏得了“房山烏克蘭”的美譽。在上個世紀農業占主導地位的時候,石樓作為噸糧之鄉,是全區農業的壹面旗幟,不僅滋養了房山的糧食生產景象,也支撐了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

改革開放初期,“不勞則無獲,不商則無生”的思想深入農村,石樓村辦集體企業發展迅速。全鎮12個村中有9個村建立了磚廠,其中石樓村是全市為數不多的年產數億磚的大型制磚企業,石樓鎮壹度成為全區最重要的建材基地之壹。此外,化纖廠、塑料廠、構件廠、鋼窗廠、建築公司等鄉鎮企業也紛紛引領潮流,躍居前列,位居第壹。大型農業和資源型企業有力地推動了石樓鎮村的財政,書寫了石樓的輝煌。憑借雄厚的經濟實力,石樓毫無遺憾地躋身房山區明星小鎮前三,是石樓最繁榮的時期。

進入改革開放中期後,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深入,壹些制約經濟向高水平發展的深層次障礙已經顯現。特別是90年代中期,很多企業相繼倒閉,2004年所有的粘土磚廠都停工了。石樓的傳統農業壹直沒有跳出小麥和玉米的模式,所以沒有優勢...2004年以來,石樓人發揚“負重拼搏、開拓創新、再造優勢、重鑄輝煌”的精神,續寫振興篇章。

  • 上一篇:目前,計算機的主要應用有哪些?
  • 下一篇:《神探徐人傑2》中的六個蛇頭是誰?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