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空竹簡介

空竹簡介

空竹,古稱胡敲、空鈴、空箏,俗稱蜂鳴器、響鈴、響鈴、老牛、塞葫蘆、風葫蘆、響葫蘆、雷公公,屬於漢族傳統玩具。

空竹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考證,空竹最早是由漢族民間遊戲器械“陀螺”演變而來。陀螺儀是古代出現的玩具。在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和常州圩墩遺址中,出土了木制陀螺儀,而在陜西夏縣尹喜村遺址中,則出土了陶器陀螺儀。

後來,為了延長陀螺儀的轉動時間,人們用鞭子抽打這些木制或陶瓷的陀螺儀;後來用了竹陀螺,用空氣沖擊在上面鳴笛,也就是“鳴陀螺”。後來,“唱陀螺”逐漸成為“空竹”的別稱。

擴展數據:

空竹發展

到了清代,抖空竹的方式逐漸成熟。阿清人李宏若在《朝史叢載》中說:“抖空竹。每次寺聚,繩搖拋數尺高,仍受繩收,鍛煉各種身材。”他還說:“熊和木偶互相吵鬧,汗流浹背跑旱船,把空竹搖上雲端,背上站著幾千個人。”。

此外,空竹也成為商販和商人招攬生意的手段。孫殿起《琉璃廠小記》說:“空竹又名空鐘,能抖出各種花樣。擺攤的都是這壹手好,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人。”空竹也受到宮中女性的歡迎。

有壹首清代佚名寫的《打空竹》詩,也說:“上元宴於玉溪宮,歌舞同趣。妾以技自傲,下旨撼空。”原註雲:“在空中,其中壹員。京師舞,新的壹年,王孫和桂姬都擅長。皇宮裏有許多妃子。舞蹈有‘風箏翻身,燕子飛上雲端,鴿鈴響’。

百度百科-空竹

  • 上一篇:福建中華技工學校在哪裏?
  • 下一篇:竹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