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的大臣屈原。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對抗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采納,而是被革職發配到偏遠地方。
楚國快要滅亡的時候,農歷五月初五,屈原投汨羅江自盡。屈原投河自盡後,楚人為了防止河裏的魚、蝦、龜、蟹吃屈原的屍體,就把美味的食物扔進河裏。就這樣,年復壹年,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到端午節,人們就把食物扔進河裏祭祀屈原。
端午節介紹: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崇武節、天中節等。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集祭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飲食為壹體的民間節日。
端午節源於對自然現象的崇拜,由古代的龍舟節演變而來。仲夏端午,黑龍在南中度過七夜,是全年最“正”的位置,正如《易經》第五首詩:“飛龍在天”。端午節是壹個“龍在天上飛”的吉祥日子,龍和龍舟文化壹直貫穿著端午節的傳承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