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中醫如何從表及裏辨證治療?

中醫如何從表及裏辨證治療?

表裏是指病位的深淺,如皮膚、肌肉、經絡等。,都屬於表裏,五臟六腑都屬於裏。

外感邪氣侵入體表,表現為畏寒、發熱、多汗或無汗、頭痛、鼻塞、四肢關節酸痛、舌苔薄白、脈浮等。治療應以發汗或宣傳為主。

根據外邪的性質和身體的強弱,表證往往分為表寒和表熱。

表寒證:畏寒、輕度發熱、無汗或少汗、舌紅、口渴、脈緊。治療宜辛溫解表。

表熱證:高熱,微畏寒,舌紅,脈浮。治療宜辛涼解表。

註意:肺部有皮毛覆蓋,外邪侵入體表,容易同時侵襲肺部。因此,鼻塞、咳嗽等癥狀在外感疾病初期較為常見。治療時註意宣肺;皮膚病(瘡、腫、癬)雖也屬表淺,但屬於外科學範疇,中醫稱之為“表證”,應與表證相區別;在治療原則上,表裏兼治者,可先解表證後治裏證,也可表裏兼治。年老體弱或有表證者,在解表時應註意扶正。

內證表明病變位於五臟。凡是由表及裏,涉及臟腑,或直接引起臟腑發病的病因,都屬於裏證。

註意:內證分為寒、熱、虛、實,首先要分清。

裏證癥狀是五臟病理變化的反映。表證具體表現在哪個心臟,需要結合臟腑證候進行診斷,以指導治療。

半表半裏證是指邪氣已出表,尚未入裏,出現寒熱(忽冷忽熱)、胸脅脹滿、心煩嘔吐、口苦、咽幹、頭暈、脈細等癥狀。治療應該用求和的方法。

  • 上一篇:中醫和西醫的區別
  • 下一篇:粵語中常用hit或heat嗎?這是什麽意思?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