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如下:

1,龍舟賽: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代楚國的人們,對聖人屈原之死戀戀不舍,許多人劃船追趕救人。他們爭先恐後地互相追趕,到了洞庭湖就不見了。之後,我會在每年的五月五日劃龍舟來紀念它。劃龍舟驅散河裏的魚,以免吃了屈原的屍體。比賽的習慣盛行於吳越和楚國。

2.端午節吃粽子: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人民悲痛萬分,紛紛湧到汨羅江邊祭奠屈原。漁民劃著船,在河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壹個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扔到河裏,說魚龍、蝦蟹都吃飽了,不會咬醫生的身體。人們看到後紛紛效仿。壹個老大夫拿了壹壇雄黃酒倒進河裏,說要用藥把龍水獸打暈,才不會傷到屈大夫。後來,人們怕飯團被龍吃掉,就想出了用印楝葉包裹米飯,再用彩色的絲綢包裹,使之發育成褐色的種子。

3、裴香包:

孩子們在端午節戴香囊,據說有避邪驅除瘟疫的意思。其實是用來裝飾內頭的。香囊內含朱砂、雄黃、香藥,用絹布包裹,香氣四溢,再用五色絲線系成壹繩,做成壹串形狀各異,各種精致可愛。

4.端午節吃鴨蛋:

高郵的端午節很特別。有綁百蠍、貼五毒、貼符號、放黃煙、吃“十二紅”等習俗。孩子們掛“鴨蛋”,即挑選漂亮的鴨蛋,放入彩線中,掛在胸前。

5、掛菖蒲:

民間有句諺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草”。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壹。家家掃庭,眉心放菖蒲、艾條,掛在堂上。菖蒲、艾葉、劉樺、大蒜、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仁、艾虎。它被制成花環和裝飾品,美麗芬芳,婦女們競相佩戴以驅邪。

  • 上一篇:女生禁止穿褲子。烏幹達有哪些怪異的習俗?
  • 下一篇:素描的表現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