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會意識依賴於社會存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社會意識的內容來源於社會存在。其次,社會意識隨著社會存在的發展而發展。第三,在階級社會中,作為社會存在的反映,某些形式的社會意識具有鮮明的階級性。
2.社會意識是相對獨立的,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社會意識與社會發展並不完全同步。其次,社會意識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第三,社會意識的發展具有歷史繼承性。最後,各種形式的社會意識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3.社會意識具有主動性。這是社會意識相對獨立的重要表現。社會意識的能動性也叫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反作用。有兩種反應:壹是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促進社會的發展;第二,落後或反動的社會意識阻礙了社會存在的發展,延續了歷史發展的進程。
擴展數據
作為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基本問題的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與作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思維與存在的關系,是壹脈相承的。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是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基本依據,二者是根本對立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歷史的決定因素是生產力的發展,人民創造歷史。這種馬克思主義哲學觀結束了歷史觀中的唯心主義,堅持了真正辯證的、徹底的唯物主義。
社會意識是社會生活的精神層面,是社會存在的總體反映。包括人們的思想習俗,社會心理等等。社會意識結構以社會經濟結構為基礎,受社會政治結構的制約。社會意識有其自身的結構、特征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