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方法:
1.準備12紅包,2根粗紅繩,壹些細紅線。
2.將其中壹個紅包的上下兩邊沿著右底邊的中心點向上邊折疊,形成壹個垂直的形狀,如下圖。
3.折出五個紅包,按照上面的方法放在壹起。
4.用訂書機把紅包相鄰的兩邊訂成第二張圖的圓形。
5.把剩下的六個紅包做成圓形。
6.把兩個圓圈放在壹起,把紅包的舌頭釘上。
7.接下來在燈籠下做耳頭,剪下30條細細的紅線(長度為10 cm),然後用紅線把頭包起來。
8.用針線將其中壹根粗粗的紅繩縫在耳頭中間。
9.最後,在燈籠的左側再縫上壹根粗紅繩,將道釘縫到燈籠的右側,漂亮喜慶的燈籠就完成了。
擴展數據:
燈籠:
燈籠,又稱燈籠色,是中國古代的傳統工藝品。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象征團圓的紅燈籠在每年農歷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前後懸掛,以營造節日氣氛。
後來,燈籠成了中國人民幸福的象征。經過歷代花燈藝人的繼承和發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品種。
燈籠是壹種古老的照明工具,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據史料記載,燈籠最初是西漢時期的人用動物脂肪燃燒制成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燈籠的材料和樣式在不斷變化,但其基本功能不變,即提供照明。
在古代,燈籠的制作和使用也與民間傳說有關。例如,有壹種說法是,為了防止鬼魂遊蕩,人們會在農歷七月十五的鬼節在門口掛紅燈籠。還有壹種說法是,在元宵節期間,人們會掛起各種形狀的彩燈,慶祝團圓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