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紋身在古代代表什麽?

紋身在古代代表什麽?

紋身在古代代表壹種懲罰。

紋身其實最早叫紋身,就是在身上紋身。西周時,紋身的官方說法是“墨刑”,即在人身上紋上文字,然後用墨水(也有其他顏色的顏料)塗抹,使之成為長久的印記。

《尚書·律刑》中記載“墨刑屬千”,用墨刑處罰1000種罪,可見其適用之廣。這反映了當時社會對破壞外貌的重視程度(包括紋臉、碎發、塗身等。),官方用它來震懾犯罪。

秦末,九江的王因年輕時犯了壹個罪,就是刺青抹墨,被判絞刑。因此,人們把黥布改名為蔔。英布苦笑道:“人家給我算命,說罰了我就可以稱王了。”當時所有人都嘲笑他,黥布這個恥辱的頭銜伴隨了英布壹生。直到司馬遷撰寫《史記》之前,英布的傳記仍被稱為《黥布列傳》。

紋身的發展過程:

中國自古就有文身的記載,而文身則是從先秦時期就開始在犯人臉上紋身。在中國的古籍記載中,已經出現了文身、雕身、刺青、文身、雕等文字,還有其他以文身為戒的例子。

慢慢的紋身就演變成了壹種個人裝飾。例如,在四大古典小說之壹的《水滸傳》中,至少有三個重要的人物身上有紋身:和尚陸、九龍石津和浪子燕青(燕青)。有些懲罰對紋身有負面印象,但在很多文化中,紋身是社會階級和地位的象征。

在古埃及,紋身被用來顯示社會地位。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女性流行在嘴唇上紋上紅色,類似於唇妝、眉妝等永久化妝的現代美容方法。

  • 上一篇:誰在《櫻桃》中扮演奶奶?
  • 下一篇:二十四式太極拳分解動作解讀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