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3500年前的商朝,中國就有了編鐘,但當時有三套編鐘。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每套編鐘的數量也有所增加。在古代,編鐘多用於宮廷演出,但很少在民間流傳。每當有戰役、出庭或祭祀時,都應該演奏。
在中國古代,編鐘是上層階級的專用樂器,是等級和權力的象征。近代以來,我國雲南、山西、湖北等地的古代王公貴族墓中出土了許多古鐘。其中最引人註目的是湖北睢縣曾侯乙墓中發現的曾侯乙編鐘。這套編鐘工藝精湛,音域可達五個八度,音階結構接近現代c大調七音音階。此外,編鐘上還有2800多個與音樂規則有關的銘文,記錄了許多音樂術語,顯示了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的先進水平。曾侯乙編鐘是中國出土最多、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編鐘,被譽為人類文化史上的奇跡。編鐘音樂清脆明亮,悠揚優美,能奏出與歌唱相同的旋律,又被稱為曲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