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常識是《道德經》是老子寫的,是道教的第壹部著作,流傳的故事比較多。老子寫了《函谷關》,給殷留了“五千字”,就是我們看到的《道德經》。但史書記載中有三個人可能是“老子”,我們往往選擇其中壹個作為正確答案。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老子”是《莊子》壹個故事裏的人物,《道德經》的作者是另外壹個人,這裏就不揣測了。
《儒教》主要講什麽?我們壹直以為是“仁”。但是「思考」和「現實」會有區別嗎?“儒教”真的是官本位還是“懦弱”?我覺得這些都是推測和理解,根本做不到。“儒”就是“人的需要”,這應該是它的本意,“儒”和“仁”也有很大的區別。
莊子|漁夫解釋儒家思想的目的是造福世界,也就是為天下人民服務。陶屬於這壹類嗎?在《莊子》|田蕓,孔子去見老子,是因為儒家思想缺少道。儒家缺道嗎?《論語》講的是“以道為旨,以德為據,以仁為本,以藝為遊”,“儒”是以道為旨而不是以道為求嗎?其實就是說《道德經》是儒家的“道經”。
《道德經》是儒家最重要的經典。在《莊子|田蕓》中,否定六經,提倡“化”,並不是真的否定六經,而是說《道德經》在儒家中的地位最高。沒有了《道德經》,儒家的其他經典就不再有意義了!
那麽,《道德經》是怎麽說的呢?七個字:發展和知識積累。這七個字壹定是“儒家”中最重要的,也註定了《道德經》屬於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