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於2015年2月27日經NPC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於2016年3月27日起施行。這部法律的字數只有7章84條,共計3.88萬字,但它標誌著中國的慈善事業進入了壹個有法可依的時代。
關於“中華慈善日”的由來,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政部原副部長龔普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慈善法》通過後,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認為該法貫穿了發展慈善事業、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精神,“中華慈善日”的設立符合其立法精神。因此,經國務院批準,每年的9月5日被正式定為“中華慈善日”。
從此,“中華慈善日”正式成為中國的壹個重要節日。在這壹天,人們以各種形式參與慈善活動,向有需要的群體伸出援手,奉獻愛心。
中國慈善日的意義:
1.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慈善日的宗旨是弘揚中華民族慈善互助的優秀傳統美德,促進社會和諧進步。
2.增強社會凝聚力:慈善是人們自願奉獻愛心、幫助他人的公益事業。中國慈善日可以喚起人們的社會責任感,增強社會凝聚力。
3.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通過慈善活動,幫助因各種原因陷入困境的人,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4.推動社會文明進步:中國慈善日有利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社會文明進步,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5.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通過慈善事業,幫助因貧困或其他原因生活困難的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社會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