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艾節習俗

艾節習俗

端午節,人們吃粽子,喝雄黃酒,賽龍舟,在家門口掛鐘馗雕像,掛艾蒿和艾草(菖蒲),遊百病,戴香囊,準備祭品。家庭成員在孩子的手腕上纏上五顏六色的絲線。傳說他們可以延續生命,祈求子女長命百歲。

掛鐘像:江淮壹帶,家家掛鐘像,鐘捉鬼驅邪。

艾葉菖蒲:家家用菖蒲、艾葉、石榴花、大蒜、龍船花做成人形,稱為艾人驅邪。

賽龍舟:用龍舟驅散河裏的魚,以免吃掉屈原的屍體。比賽的習慣盛行於吳越和楚國。紀念屈原。

賽龍舟始於清乾隆二十九年的臺灣省。當時臺灣省的行政長官江在臺南市的鶴溪半月池舉辦了壹場友誼賽。現在,臺灣省每年都舉行龍舟比賽。

吃粽子:在荊楚地區,將糯米或蒸好的粽子餅煮熟後拋入河中祭祀屈原。未來,用稻葉包裹的大米將逐漸取代竹筒。現在全國各地粽子的形狀和內容都有各種變化。如浙江的湖州粽子,四川的椒鹽豆粽子,廣東中山的蘆豆粽子。

喝雄黃酒:流行於長江流域。

流浪百病:流行於貴州。

佩戴香囊:孩子們佩戴香囊來抵禦邪惡的靈魂和瘟疫,並裝飾他們的胸部。香囊內含朱砂、雄黃、香藥,用絲綢包裹,用五色絲線系住。

寫符咒:日落前,折些桃枝插在門窗上,或在室內掛符咒辟邪。這種傳統的民俗現在基本上已經消失了。

立壹個雞蛋:如果雞蛋在中午直立,就意味著來年有好運。

  • 上一篇:如何畫壹本自制的英文繪本?
  • 下一篇:中國三部催人淚下的神曲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