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這種大嗩吶在清代傳入四川苗族地區,由苗族藝人加以改進和發展。200多年前,有壹位戲曲藝術家叫金班章,他把流行於南方的女高音嗩吶改造成了中音嗩吶。後來在女高音嗩吶的基礎上,按比例加長放大了各部的大小,進而制成了現在為川滇苗族所喜愛的大嗩吶。其形制與漢族地區的嗩吶相同,但形制龐大,音色渾厚渾厚。它經常用於民間打擊樂器合奏,是壹種獨特的低音樂器。
歷史悠久。在古代,嗩吶用於軍事活動,是軍隊中的主要演奏樂器。韓國三國時期(1世紀至7世紀)已流傳到宮廷和民間,是宮廷三大樂部中的“唐布”樂器之壹。民間在農閑或青峰豐收時使用,可自娛獨唱,也可為歌舞伴奏。在古代,太平簫由堅硬的棗木或梨木制成,呈錐形,外觀類似竹子。每節中間各有壹個音孔,八節八孔,管下端接壹個銅喇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