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影響人類服裝。
先說帽子、頭飾和地理環境的關系。在陜北,壹個人用羊肚巾把頭包起來,綁在額頭上。在山西和河北南部,男人把羊肚巾包在頭上,綁在背後;在山東沿海,女同性戀者將壹塊方巾對折,放入壹塊鐵領帶或密封的盒帶在裏面,使頭巾在前額前僵硬,伸出壹定距離,系在口下。
陜北地表植被缺乏,冬春季風速很大。人們用羊胃巾裹頭,是為了防止灰塵染汙頭發和禦寒。在山西中南部,人們把毛巾頭綁在腦後,因為晉中南部盆地風沙較少,氣溫較高。河北中南部、山東西北部位於太行山與山東中南部丘陵地帶西北角之間的狹窄地帶,是冬夏風的通道。“窄管效應”使得這裏的風速更高,灰塵更多,所以這裏的人也用毛巾裹住頭,綁在腦後。山東沿海地區婦女頭巾的作用是防曬、防風、防沙。
另壹個典型案例是大理。大理的氣候四季如春。按理說,人們不需要戴帽子或者頭巾來禦寒。但是因為風比較大,男性經常用白布包裹頭部,女性頭圍保護額頭,比較適合這裏的環境特點。
穿長袍蹬靴子是草原民族服飾的特點。寒冷多風地區的人穿長袍系腰帶,這樣上下空氣不易對流,很暖和。最有意思的是藏族人穿長袍露出壹只胳膊,這是高原晝夜溫差大造成的。
穿靴子不僅僅是為了禦寒和上下利索,更重要的是靴子適合在戈壁沙漠中行走,有利於保護腿腳。木屐是為多雨和潮濕的土地準備的,尤其是在日本南部和中國。歐洲是海洋性氣候,地面常年潮濕,女士的長褲子也經常濕,於是有人發明了高跟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