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東施》中腧穴針灸的歷史演變

《東施》中腧穴針灸的歷史演變

董公景昌先生(1916-1975),山東省平度市人,從祖上用針灸救人起家,家境殷實。18歲時,他在家鄉開辦了壹家針灸診所,為桑葚服務,不計診費。抗日戰爭時期,他離開家鄉參軍,勝利後回到家鄉,然後在青島開辦了壹家針灸診所。幾年後,他重新入伍,隨部隊到達臺灣省。

1953年,他因舊病復發,獲準退伍定居臺北,重操舊業,誌願為軍中同僚治病。董石在部隊已經十三年了。每次軍隊空虛,他都用針對待自己的同胞。在過去的30年裏,他治療了近40萬名患者,即超過10萬人進行了登記。董氏針法異於正統,特別是在取穴上,成為針灸學術的壹個流派,受到針灸學者的推崇。

(摘自李國正《臺灣東施針灸腧穴》。)董公非常喜歡馬,所以他的許多穴位名稱都與馬有關,如祖馬旭、徐誌馬、馬金水、馬快水等。,所以針灸的名字也和馬有關,叫做倒馬針灸。另壹匹馬跑得很快,意思是快,以馬為名也有速效的意思。而且這種倒馬針灸的方法是真正的“倒馬”,因為壹匹馬缺了壹只腳,剩下的三只腳就會倒下來,所以倒馬就是“倒馬”的意思,也就是把剩下的三只腳應用於針灸治療,也就是三針針灸的意思。從董公傳世的奇穴來看,大部分都是以三分為壹組排列的,所以我們可以理解董適奇穴的真正含義。這個道理很好理解。所以可以看出三針為主,兩針的使用是特例。

  • 上一篇:英國的奶酪翻滾節是最危險的節日之壹。為什麽英國人還樂此不疲?
  • 下一篇:中國人的幸福觀的內容介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