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壹種房屋。建設和搬遷方便,適合畜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在古代,蒙古蒙古包被稱為拱頂、“氈包”或“氈帳”。
普通蒙古包,頂高10-15尺,墻高50尺左右,門朝南或東南開。包裏的四大結構分別是Hana(蒙古包圍欄支撐)、天窗(蒙古語“腦蓋”)、椽子、門。
蒙古蒙古包按哈拿數量分為四、六、八、10、12哈拿。12哈納的蒙古包在草原上很少見,占地600多平方米,遠看像壹座城堡。以前幾十個這樣的大蒙古包聚在壹起,非常壯觀。
擴展數據:
壹.演變和發展
蒙古包的形成經歷了壹個漫長的歷史階段:類人猿居住在天然洞穴中,古人改造利用現有洞穴居住。到了現代,他們會自己做“洞穴”,在地上挖壹個洞,沿著洞壁用木頭、石頭之類的東西,讓洞穴快速到達洞邊,然後在洞內種上壹排木桿,與木壁、石壁齊平,再在上面放上壹些橫桿加蓋,就成了洞穴——烏爾沃。
洞的頂部要留壹個洞,用壹根粗大的木頭斜撐在洞邊,伸到洞底,再在上面刻壹些簡單的壕溝,作為人進出的梯子。同時具有防煙、透氣、采光、通風等多種功能,後來發展成為蒙古蒙古包的門和天窗。
第二,文化符號
幾個世紀以來,蒙古包壹直是這個國家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正如丹麥著名探險家亨寧·哈斯倫所說,“蒙古蒙古包的聖火是家庭和部落生活的中心。傳統在這裏誕生。那些被蒙古包包圍著的、具有部落最古老、最基本特征的語言和氛圍,代代相傳,成為連接古今的橋梁。”
百度百科-蒙古蒙古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