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元旦的由來,其實要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當時的帝堯為人民努力工作,壹生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但堯的兒子是個敗類,堯沒有把部落傳給兒子,而是選擇了品德高尚、能力出眾的舜。姚臨死前還囑咐舜把自己的位子讓給德才兼備的人。之後,舜把自己的位子讓給了治水有功的禹。其實這些領導對老百姓很好,做了很多好事。後來,人們把舜祭祀堯的那壹天作為壹年的開始,正月初壹稱為“元旦”,這就是元旦的由來。
近代,也就是1911年,孫中山建立中華民國的時候。從民國元年開始,決定使用公歷,規定公歷1為“元旦”,但不叫“元旦”。後來,民國政府把農歷正月初壹稱為“春節”,陽歷1日稱為“元旦”,這就是現代中國元旦的由來。新中國成立後,在第壹屆政協會議上,為了區分元旦和春節,國家將夏歷正月初壹稱為春節,而陽歷壹月初壹為元旦,元旦成為法定假日。
那麽,古人是怎麽過元旦的呢?
我們知道,在古代,不需要進衙門拜年,只要給主人送上祝福就可以了。事實上,在新年這壹天,歷代皇帝都會舉行慶祝和祭祀的儀式,比如祭祀神和祖先,掛春聯,寫“福”字和舞龍燈。在朝廷過元旦也是相當的隆重和紅火,普通百姓過元旦也是非常熱鬧。大年初壹的早上,家家戶戶都會早早起床,然後梳洗壹番,穿上新衣服,走親訪友,互相祝福。
大年初壹,街上掛滿了燈籠和五顏六色的裝飾品,擺放著帽子、首飾、衣服、玩具等各種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