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的掃墓習俗始於周朝,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但在唐代,掃墓習俗被朝廷歸於五禮,定在清明節前壹天的寒食節。宋元時期,清明節逐漸取代了寒食節的地位,並在上思節上融入了蕩秋千、登山等傳統活動,形成了以祭祖、掃墓為中心的傳統節日。
掃墓和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個傳統習俗主題,壹直傳承至今,包括掃墓時緬懷祖先的莊嚴情懷和郊遊的歡樂氣氛,以及蕩秋千、蹴鞠、放風箏、植樹、拔河等許多戶外娛樂活動,還有吃推燕、腌制奶酪、團圓節等飲食習俗。清明節主要在中國大部分地區流行。此外,它在越南、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也很受歡迎。
清明節的習俗:
1,掃墓祭祖
清明節是祭奠祖先、慎終追遠的文化傳統,主要是祭祀祖先,表達對祖先的孝心和向往。可以說,掃墓祭祀是清明節的核心,這也是清明節至今被大家公認的意義所在。
2.去郊遊
又稱春遊,曾被稱為探春、春春等。在古代。四月萬裏晴,春回大地。大自然充滿活力。這是郊遊的好時候。因此,中國人長期保持著去的習慣。
3.植樹
清明節前後,春光明媚,春雨綿綿。種植的幼苗成活率高,生長快。所以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些人甚至稱清明節為植樹節,植樹的習俗壹直流傳至今。
4.搖擺
秋千是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創造的壹項運動。春秋時期傳入中原。漢代以後,秋千逐漸成為清明節、端午節等節日。
5.放風箏
放風箏是清明節人們最喜歡的活動。在清明節期間,人們不僅白天玩,晚上也玩。晚上,他們把線掛在風箏下或風穩定的纜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