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觀上,陰陽家利用《周易》的陰陽觀念提出了宇宙進化論。從《尚書》對九州的劃分,提出“大九州”說,認為中國是紅色中國,內有小九州,外有“大九州”之壹。在歷史觀上,《尚書》的五行觀念轉化為“五德之終”,又稱“五德之轉”“五德”是指五行的屬性,即土德、木德、仁德、水德、火德。根據陰陽學說,宇宙萬物與五行相對應,各有各的德,而天道的運行、世界的變遷、朝代的更替都是“五德轉移”的結果。其目的是展示當時的社會變遷。在政治倫理方面,陰陽家認為“仁儉為唯壹,君臣為六親”,認同儒家的仁義學說。同時強調“因陰陽大和”包含了壹些天文、歷法、氣象、地理的知識,具有壹定的科學價值。漢初陰陽家還是有的。漢武帝百家爭鳴後,部分內容融入儒家思想體系,部分內容被原始道教吸收。作為壹個獨立的學派,陰陽家消失了。代表人物:鄒炎鄒炎(約公元前305年至公元前240年),齊國(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人,陰陽家的代表人物,因其博學多才,被稱為譚,又名鄒子。舊史記載的他的事跡是假的,但可以肯定他來自戰國晚期。鄒衍曾在求學,重學甚於齊。到魏、郊區迎接。當我到達趙時,把我當作客人和主人。到了顏,親自為他掃塵,聽他講學,為他修建克什宮,舉行收徒儀式。因此推測他可能死於長平之戰之後。鄒衍的作品《鄒子》《鄒子的結局》據說有十幾萬字,但早已失傳。目前,只有魯的《春秋》和司馬遷的《史記》中的壹些段落可以表明他的思想。
上一篇:中國美食菜譜大全下一篇:重陽節是在哪個朝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