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貼春聯的民俗始於宋代,盛行於明代。春聯真正的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倡導有關。據清代陳尚谷《毛雲樓雜記》記載,有壹年朱元璋準備過年的時候,下令每家每戶都要貼壹副春聯,以示慶祝。最初春聯是刻在紅木板上的,後來改寫在紙上。紅木的顏色是紅色,寓意吉祥避邪,所以春聯大多用紅紙書寫。然而,寺廟是用黃紙做的,手紙是用白色、綠色和黃三做的。第壹年用白紙,第二年用綠紙,第三年用黃紙,第四年滿喪後恢復紅紙。
每到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摘下漂亮的紅對聯貼在門上,辭舊迎新,增加節日氣氛。春聯的另壹個來源是春貼。古人在春天開始時越來越多地張貼“宜春”壹詞,然後它逐漸發展成春聯,表達中國勞動人民辟邪避災、迎吉祥的美好願望。
寓意:
1.古人貼春聯辟邪保平安,把美好的祝願寄托在春聯上,希望在新的壹年裏保佑全家平安幸福。
2、給春節增添喜慶氣氛,春聯壹般是紅底黑字或紅底金字,加上各種裝飾,符合春節的喜慶和歡樂,給春節增添喜慶氣氛。
3.繼承傳統習俗,春聯又稱門聯,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貼春聯是傳承傳統習俗的壹種方式,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延續。
4.表達美好的祝願和願景,對新的壹年寄予希望。為了表達美好的祝願,人們會把願望寄托在春聯上,祈求來年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