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壹階段(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期)。
從第壹臺計算機上的第壹個程序到實用的高級編程語言的出現,是計算機軟件發展的早期階段。現階段計算機應用領域比較狹窄,主要是科學和工程計算,處理對象是數值型數據,程序是用機器(或匯編)語言以個體的方式編寫的。在第壹階段,只要研究科學計算程序和工程計算程序、服務程序和庫,人們對程序相關文檔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關註程序本身。
2.第二階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後期)。
從高級編程語言的出現到軟件工程的提出,是軟件發展的第二個階段。在這壹階段,研究對象增加了並發程序,並集中於高級編程語言、編譯器、操作系統以及各種支持軟件和應用軟件。隨著計算機系統處理能力的加強,設計和編程的工作模式正逐步走向協作模式。
3.第三階段(自20世紀60年代末提出軟件工程以來)。
由於大型軟件的開發是壹項工程任務,采用單獨或合作的方法不僅效率低、不可靠、難以完成任務,而且只有采用工程化的方法才能滿足高效率、高質量地編寫軟件的需要,所以在65438-0968年大西洋條約組織組織的學術會議上提出了軟件工程的概念。在過去的40年裏,軟件領域的工作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
軟件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特點:編程程序、系統軟件、工程軟件、引用程序和指令程序、文檔、數據編程語言匯編和機器語言高級軟件語言軟件工作範圍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