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和生活總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千絲萬縷的聯系。中國傳統文化重倫理,倡導道德至上,強調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其中孝道是最基本的,“百善孝為先”,孝道的推廣衍化便有了老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現代社會依然提倡尊老愛幼,孝順父母,睦鄰友好。現在社會要求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把德置於首位,也是傳統文化在現實社會的具體反映。古人講“厚德載物”,孔子就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老子也認為,自然無為便是德,“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主體部分,也是從先輩傳承下來的豐厚的歷史遺產。它不僅記錄了中華民族和中國文化發生、演化的歷史,而且作為世代相傳的思維方式、道德情操、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風俗習慣,具有強大的遺傳性,滲透在每壹位中國人的血脈中,制約著今日之中國人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為建設今天中國的新文化提供了歷史的基礎和客觀依據,它對現實社會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傳統文化是增強民族自信心的基石, 是構建良好民族心理的基礎,是提升國家綜合實力的精神資源 ,是促進世界走向大融合的重要思想源泉 。尤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及和平思想中的“貴和”、“持中”,看重和諧,堅持中道,是與以奧林匹克精神為代表的世界大同思想壹脈相承的,北宋時期的學者張載概括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絕學,為萬事開太平”的中國文化精神,成為建立和諧國家、和諧世界的思想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