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漿:壹般木材轉化成紙漿的方法有三種:機械制漿、化學制漿和半化學制漿。
(2)調制:紙張完成後的強度、色調、印刷適性、保質期都與其有直接關系。
(3)造紙:將薄紙均勻交織脫水,然後烘幹、壓光、卷紙、分切、分選。
(4)加工:切割、整理、包裝,最後每500張包裝成壹包(通常稱為壹令)。
古代造紙的過程:
(1)切竹浮塘:將竹子切好浸泡100天以上,洗去竹子的青皮。
(2)大火煮:將得到的竹子放入“鍋”中,用石灰煮八天八夜。
(3)臼:然後把竹子拿出來,放在臼裏,用臼敲打,直到竹子被砸成泥狀。
(4)倒料入簾:將打碎的竹料倒入水槽中,用竹簾在水中擺動,使竹料變成薄薄的壹層附著在竹簾上,其余的水從竹簾的四邊流入槽中。
(5)蓋簾壓紙:然後反復通過簾使濕紙落在木板上,即形成壹張紙。就這樣,反復擺料、遮簾的步驟,這樣就疊了幾千張濕紙,再加上木板,擠出大部分水分。
(6)火烤:將濕紙壹張壹張地攤開,烘烤。烤紙的設備是用土坯磚砌壹條巷子,在巷子裏生火。土坯磚溫度上升後,將濕紙壹張壹張地貼上去,烘烤。幹燥後,揭蓋得到紙張。
:
古代:竹子是造紙的重要來源之壹(華南地區,尤其是盛產竹子的福建,是竹紙的主要產地)。
現代:原料是木材、竹子、蘆葦等原生植物纖維和廢紙等回收纖維(纖維是構成普通紙張的最基本物質,這種纖維必須是植物纖維。)
造紙-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