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獅文化:
舞獅是優秀的傳統民間藝術,最早的舞獅記載見於漢代的《樂記》,其中提到了“象人”。按照三國時期魏國人孟康的解釋,“象人”是壹個扮演魚、蝦、獅的藝人。由此可見,舞獅最遲在三國時就已經有了。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在《西涼藝妓》中寫過壹句詩:“蒙面胡人是假獅,雕木是始,終。鎏金眼銀牙,分勛毛衫帶耳。”這首詩描繪的是舞獅。
從古至今,每逢節日或慶典,人們都會以舞獅自娛。不過舞獅之前會有收尾儀式,會帶來財富和好運。
新年舞獅是廣州人的習俗。春節來臨之際,廣州各武術學校、民間團體、農村(社區)都會出動獅子隊,踩著威武的鑼鼓聲,帶領大頭佛的獅子挨家挨戶摘青。場面非常熱鬧。
廣東獅子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獅頭裝幀的每壹步都是手工制作,以竹為骨,以紙為皮,以墨為韻,以絨毛為力。經過1300多道工序,大約需要1個星期,壹個栩栩如生的獅頭才會出現在我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