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風箏是中國南方重陽節的主要習俗之壹。民間重陽節的特點是放風箏。光緒《徽州府誌》也有記載。
至於人們為什麽要在重陽節放飛紙鳶,有壹種說法是,重陽節放飛紙鳶是“吉祥”和“吉祥”的,除了天高雲淡、風輕日明的氣候原因,紙鳶很容易乘風。風箏飛得越好,越有福氣。
“紙風箏”出現在東漢時期,蔡倫改進造紙術使紙風箏逐漸定型。到了南北朝時期,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隋唐以來,由於造紙業的發展,人們開始用紙糊風箏;在宋朝,放風箏成為壹項受歡迎的戶外活動。
重陽節的由來
重陽節,又稱“踩秋”,登高避災。這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在每年農歷九月的第九天。古代民間的慶祝活動壹般包括:旅遊賞景、登高望遠、觀賞菊花、遍地插山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祭神祭祖、宴飲長壽。
傳承至今,增加了尊老的內涵。因此,在重陽節登高賞秋、宴飲謝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活動的重要主題。
重陽節是老年人的節日,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重陽節的主要活動是賞菊、爬山、吃重陽糕等。現在大家都比較註重老人的幸福,所以和老人壹起過重陽節是非常有意義的。
百度百科-重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