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禮儀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喜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兇禮。
中國禮儀,是指中國的禮節與儀式,古代壹般推行周禮。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正所謂有禮儀之大謂之夏。中國禮儀以周為最,中國古代壹般推行周禮。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4種人生禮儀,實際上禮儀可分為兩大部類。
壹類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還有祀先師、先王、聖賢,以及鄉飲、相見禮、軍禮等。壹類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儺儀、誕生禮、冠禮、飲食禮儀,以及饋贈禮儀等。
禮儀由來
按荀子的說法有“三本”即“天地生者之本”、“先祖者類之本”、“君師者治之本”,在禮儀中,喪禮的產生最早。喪禮於死者是安撫其鬼魂,於生者則成為分長幼尊卑、盡孝正人倫的禮儀。在禮儀的建立與實施過程中,孕育出了中國的宗法制(見中國宗法)。
禮儀的本質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們認為壹切事物都有看不見的鬼神在操縱,履行禮儀即是向鬼神討好求福。因此,禮儀源於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壹種特殊體現形式。“三禮”(《儀禮》、《禮記》、《周禮》)的出現標誌禮儀發展的成熟階段,行禮為勸德服務,繁文縟節極盡其能。直到現代,禮儀才得到真正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