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壹般有兩種類型的藝術家工作室:
壹種是依托公司的工作室,如早期的楊冪工作室(依托歡瑞世紀公司)、鄧超工作室(依托華誼兄弟)。公司仍會為藝人提供相應的影視資源,但藝人可以更靈活地參與商演和自己的演藝活動,與公司的分成也更靈活。工作室員工的收入可能來自公司,也可能在公司名氣很大,但實際資金都是藝人自己出。
還有以明星藝人為核心的工作室。比如範冰冰工作室,李冰冰工作室。這個工作室其實相當於壹個小型的經紀演藝公司,只是比公司更靈活。明星藝人是自己的老板,也要對工作室的工作人員和工作室下面的藝人負責。
後經紀時代,話語權更大的藝人紛紛擺脫經紀公司,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藝人和他們背後的團隊都被高額利益所束縛,都是榮辱與共。然而,工作室有時會成為粉絲的目標或明星的替罪羊,經紀人偷偷挪用藝術家的勞動收入。經紀人、工作室團隊、藝人之間總有壹個復雜的生態鏈。
在天眼搜索上搜索“影視工作室”顯示有35643個相關結果:影視工作室遍地開花的趨勢由來已久。工作室作為各方資源和利益博弈的關鍵,在品牌、粉絲、藝人面前往往處於弱勢地位。開個人工作室曾經在壹線藝人中風靡壹時,但現在即使是十八線藝人也經常選擇成立自己的工作室。
明星熱衷開工作室。第壹,明星本身會有更大的決策自由。二是開工作室門檻低,可以自由進退。第三,沒有傳統券商的紅利,他們會賺更多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