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戴口罩已經有幾千年了。最早的面具可能是在狩獵活動中制作的。為了接近獵物,獵人們把自己打扮成各種各樣的動物。在世界各地的民間活動中,人們經常用面具把自己裝扮成鬼怪和各種珍奇的鳥獸,以示對自然力的崇拜或在想象中征服自然力。在壹些民間戲曲表演中,面具仍然是化妝的主要手段。比如貴州的地方戲。
面具以豐富的表情和色彩講述著藏戲文化。
面具在藏語中稱為“巴”,主要用於各種民間表演,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勞動和娛樂有著直接的關系,遍布西藏各地。到清代,藏戲廣泛流傳於民間,劇目和流派更加豐富多彩。與宗教面具相比,藏戲面具具有強烈的世俗傾向和民間色彩。表演的主題主要包括歷史故事和神話中的人物、神靈和動物。藏戲面具中的國王、大臣、喇嘛、老婦、老人的面具都有獨特的個性特征。雖然有明顯的宗教面具影響的痕跡,但劇情中的神、鬼、獸面具大多是個性化的,被賦予了人類的情感。人類的真、善、美、假、醜、惡都在面具中體現。面具往往是彩色的,不同的顏色象征著不同的性格特征,比如深紅代表國王,淺紅代表大臣,黃色代表活佛,藍色代表小人,半黑半白代表兩面派。藏戲壹開始,第壹個出場的是壹個戴著獵人面具的人物。獵人面具多為藍色或青色。
儺祭、儺戲及其面具藝術是中國古老、神秘而又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堪稱中國多彩民俗文化花園中的壹朵奇葩。由於地域、民族、文化和審美的差異,儺面具的各種藝術造型、材料選擇、色彩運用、功利目的、民間形象等都有所不同。也正因為如此,儺面具才千變萬化,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