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甲戲又稱“葛佳戲”、“九角戲”、“大盤戲”、“土板戲”,發源於福建泉州,起源於明末清初閩南農村壹場裝扮梁山好漢、表演武術技藝的盛裝遊行。
高甲戲傳統劇種900多種,演出可分為“大氣戲”(聽戲、武戲)、“秀芳戲”、“醜旦戲”三大類。高甲戲的角色本來只有生、旦、醜,後來加了凈、糊、外、端、北(凈)、雜兩種顏色。
高甲戲的表演藝術來源於梨園戲、木偶戲、弋陽戲、徽劇、京劇。高甲戲的音樂唱腔以南曲為主,有“木偶調”和民間調。高甲戲使用的樂器分為文和兩種。
高甲戲的表演藝術;
以前由於戲班陣容的限制,壹個業務不可能配備好幾個角色,在分工上需要兩個角色都扮演。比如吳老生飾演赤北,豎眉醜,文飾演文老生,二花飾演吳醜。花旦應該能演趙雲,庫丹應該能演周瑜。
高甲戲有豐富的武術節目。早期采用了閩南的“南拳”和馬建虎的“鬥獅”,後來又吸收了木偶戲和京劇的武術節目加以豐富。
旦角的悶步部分吸收了梨園戲,姿態豐富,步法嚴謹,被後人總結為三十六步。小醜表演,每成壹個流派,各有其獨特的表演手段來塑造人物。後期粗角戲吸收借鑒京劇,氣勢磅礴,又有新的突破和發展。
高甲戲壹般分為六線:蕭聲、老生、北旦、醜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