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體驗是教育內容,簡單卻多樣。由於原始社會人們的生產生活經驗有限,教給孩子的知識非常簡單,但當時的人類生活是多種多樣的,所以孩子還可以學到勞動生產、公共生活規範、藝術教育、宗教教育等各種知識。
2、沒有專門的場所和專職人員。教育活動是在生產生活中進行的,不是固定的、分散的。大部分是教師,他們教給孩子知識和經驗,但他們並不專門從事教育活動。
3.教育孩子的手段就是以身作則。教育活動與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融為壹體,壹切教育內容都是通過口耳相傳來進行的。在教育活動中,長輩們有時會采用歌曲、遊戲、故事、傳說、神話等生動的形式。
兒童公共教育思想溯源:
兒童公立教育的思想自古就有。古希臘的柏拉圖也在《理想國》中提出了對兒童進行公共教育的思想。中國古代的兒童公共教育思想不同於柏拉圖《理想國》中的“兒童公共教育體系”。後者是指國家設立的公立教育機構,由專人負責公立教育,而中國古代的兒童公立教育思想是以兒童公有制為前提的。
由原始民族或氏族成員組成,兒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與成人在教養方面沒有差別。中西方古代兒童公共教育思想雖有差異,但在人類進化成熟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家形成後,原始社會的大家庭逐漸演變為相對較小的家庭。
社會對孩子的公共教育也演變成了以家庭為中心的體系。進入封建社會,家庭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